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ob欧宝官方网站入口
ob欧宝平台官网入口
联系我们
网站地图
专家透露“桥坚强”健康高寿的秘密
发布时间: 2024-04-25 作者: 铆螺母枪

  昨天,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,一部《纪念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》的纪录片在这里滚动播出,以庆祝钱塘江大桥(钱江一桥)八十大寿。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、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,虽然已至耄耋,每天依然承载着上万辆汽车的碾压和35对客货列车的通行,为往来钱塘江两岸的市民和游客带来便利。

  1934年8月8日动工兴建,11月11日举行奠基仪式;1937年9月26日建成;1937年12月23日,为阻断日军从浙北南下而被迫自行炸毁。抗战胜利后钱江一桥开始修复;1947年3月恢复通车;1950年上海铁路局接管大桥继续再修;1953年重新恢复大型机车通行。从1952年11月8日起,大桥铁路桥已保持23697天的行车安全。因此,这座耄耋老桥也被网友亲切地热捧为“桥坚强”。

  2006年,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2016年,钱塘江大桥入选首批“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”名录。

  昨天,时报刊登了名为《虽至耄耋之年,身子骨依然很棒》的文章,用两个整版介绍了这座老桥,守桥武警、大桥养护工、老杭州人等讲述了自己与大桥的故事。在昨天举行的钱塘江大桥通车80周年纪念仪式上,养护大桥30年的养护工和桥梁专家透露了“桥坚强”80年健康高寿的秘密。

  1934年以前的中国,仅有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建造的。难道中国人就不能自己造桥吗?为了这个信念,中国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立誓,一定要造出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大桥。几经磨难,1937年9月26日,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,那一刻,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,因为我们大家可以自己建造现代化大桥,再也不依靠外国人了。

  这一通车就是整整80年,比设计寿命延长了30年!虽然期间被炸毁、被船只撞过桥墩,但它依旧屹立不倒。是什么原因让这座耄耋老桥依然健康高寿呢?

  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大桥史研究专家钟光明介绍了原因: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,一个是桥墩的扎实,其次,钢梁的坚固也是功不可没。这两个方面的原因,是保证钱塘江大桥80年依旧坚挺的关键。”

  钟光明先生退休前曾任钱塘江大桥纪念馆文史科长,1998年被领导指派参与筹建钱塘江大桥纪念馆,全权负责文史工作,对茅以升以及钱塘江大桥有深度的研究。他表示,建桥时不是杭州就地采沙就能够正常的使用,沙石全部来自诸暨和富阳,而且这些沙石的颗粒状都非常地讲究,对它们的大小和承载能力都经过精挑细选。就是这一点,保证了现在桥墩还非常结实。

  另外,桥墩用的是美国洋松,深埋淤泥的松木有“千年水底松”之说。“除了中国的东北松和美国洋松,其他的松树根本没办法做木桩,因为桥墩所需的木桩必须要笔直,不能弯曲,不然无法长时间承重,很有一定的概率会折断。因此,茅以升在设计时,使用了美国洋松。”

  钟光明介绍,木桩打到河床下三四十米,工人“上下并进”,上面浇筑桥墩,下面挖泥一起进行,一直要跟木桩的顶部对接为止。据悉,大桥共有12个桥墩,其中,1号至6号桥墩是直接做在岩层上的,7号至15号桥墩是全部打在木桩上的,每个桥墩下面有160个木桩顶着,设计时每个木桩顶35吨的承载能力。

  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,它先后经过了5次爆炸破坏,几经沧桑依旧屹立不倒。80年的时间,茅以升先生对这些建筑材料的选择,已得到了时间最好的证明。

  除了茅以升先生的匠心工艺,钱塘江大桥能持续坚强,科学的管理、养护对80岁高龄的大桥来说尤为重要。

  来海刚是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大桥桥隧养修工区工长,负责钱塘江大桥的大修、维护和保养工作。爷爷和父亲都在铁路工作,他说自己是“铁路世家”第三代,一干就是28年,对这座大桥的现状非常有发言权。

  “这座桥的工艺,即使放到今天来说都是很厉害的。”来海刚和记者说,钱塘江大桥从来没进行过整体的结构技术性大修,唯一一次是在2000年,对公路面进行了翻新。“更换零部件还是有的,但也是少数。”

  来海刚表示,目前大桥的状态良好,但非常严重的病害有7处,主要是主杆件和下斜杠弯曲,还有滚轴支座的倾斜。“滚轴支座病害是因为年代久远,属于自然的老化,下斜杠弯曲是之前被大型船只撞掉过,还有被炸掉过等原因。”

  来海刚他们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12点,下午1点到4点半,主要是上桥检查和养护,因为维修都是利用维修天窗,所以都是在晚上的11点半到凌晨1点10分。所谓“天窗修”,就是先审报计划,得到审批命令才能作业,一般提前一周审报,“那么这一段时间点就没有列车运行,这样才可以上去工作。”

  “哪一些在白天干、哪一些要在 天窗修 干都是有要求的。上桥检查是周期性的检查,特别是大桥以前被炸掉过,桥梁的病害是上海铁路局规定的,像重点病害每周都要检查一次,1个月不少于3到4次,看看有没有发展和变化,再进行记录。”来海刚表示,目前记录历史最高倾斜是16度。

  来海刚介绍,大桥上的铆钉是连接钢构的关键,桥梁枕木下面的铆钉到现在一共更换了4000多个螺栓。“桥梁上的铆钉直径22毫米,到现在都丝毫不动的。以前的螺丝用的铆钉,它压在枕木下面,经过列车水和潮水的冲刷,顶部受潮生锈或烂掉的较多,因此换成了高强度螺栓。”

  “这个铆钉比高强度螺栓还好,铆钉在铆的时候,全部炸开来的,里面全部是胀紧的,一点不会生锈。“来海刚和记者说,从目前来说,正桥有16孔,每一孔有18000多颗铆钉,更换的主要是枕木下面、中梁顶面露出来的那部分容易受损的铆钉,下层和上层没有受潮的铆钉都是完好的,无须更换。

  一颗小小的22毫米铆钉,无不体现出茅以升先生在设计钱塘江大桥时的用心良苦,这也正是这座耄耋老桥依然健康高寿的秘密。

  在昨天召开的庆祝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80周年会议上,茅以升基金会秘书长,也就是茅以升老先生的女儿茅玉麟也来到了现场。“30年前,建桥50周年纪念,是我陪父亲来的杭州,虽然父亲坐着轮椅,但是那天,他坚持要站起来,摸着桥栏杆的样子,我至今还记得。”回忆起父亲,茅玉麟双眼闪着泪光。

  “在公众眼里,他是著名的桥梁专家,但是在我眼里,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。”在茅玉麟眼中,父亲比较奇怪,不太喜欢讲工作的事情,所以现在很遗憾,父亲还健在的时候没有多问他关于这座桥的一些往事。“在家里父亲从来不强迫我们做所有的事情,我们家很民主。父亲是工科教授,但并没强迫孩子们学工科,而是尊重孩子们的爱好,哥哥姐姐有人学文艺,有人学医。我们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都觉得很快乐。”

  近几年来,茅玉麟时常来杭州,第一时间就是去桥上看看,然后再到钱塘江大桥纪念馆,每次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感触。“80周年了,很多人喜欢把钱塘江大桥称为 桥坚强 ,因为它都超期服役这么多年了,现在火车仍然还在上面通驶。这个纪念会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纪念,而在于传承。”

  她表示传承自古就有,“钱塘江大桥通车80周年,我们来纪念就是一种传承。直到今天,它仍然为我们社会和人民服务,都值得现代人思考和学习。只要做到良心工程、工匠之心,才能够真正把所谓的精神传承下来。”

  茅玉麟说:“传承两个字既容易又难,易懂,却要长时间地坚守,真的很难。现在的年轻人要传承骨子里的东西,精神上的东西不像物质上一样看得见摸得着,我们要激发年轻人积极向上,不要纸上谈兵,要真正去理解它。”

  茅玉麟表示,父亲曾说起过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,他很谢谢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位,若不是同仁和工友自己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。据悉,1987年,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时,茅以升先生最后一次来到自己设计与建设的钱塘江大桥,颤抖着站起来抚摸着桥栏,向每一位守护和维修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,那时候的他热泪盈眶,却说不出一句话。

  • 首页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电话
  • 联系